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 专家观点

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发展

时间:2023-09-07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到2035年,要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

  ,乡村是地理、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多元集合体。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有效破解和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共同富裕与人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从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视角,对变化中的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新型城乡关系形成新的理论认知,可以纵深推进“三农”问题与乡村发展研究,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周国华教授邀请了来自“三农”问题理论研究、“三农”工作与公共决策、土地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科学与经济地理、乡村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杨开忠、黄贤金、龙花楼、林万龙、岳文泽、乔家君、郧文聚、陆汉文、李郇和谭华云等10位专家进行讨论,形成了《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发展》的访谈文章,发表于《自然资源学报》2023年第8期“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专辑该文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路径相融合等三大视角,围绕“三农”战略阶段与制度变迁、“三农”问题的本质与新时代“三农”问题破解、乡村振兴机制与乡建实践等三条主线,对时空过程和制度语境下的“三农”问题本质、关键领域与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系统互动与人民共同富裕要求下的乡村振兴理论与“三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新需求下全面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与乡村建设的技术支撑等三大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访谈交流。从而为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该文认为,“三农”发展的规律认知与政策调控需要放在全球时空尺度与城乡地域系统中综合把握。“三农”问题是城乡地域系统整体框架下乡村地域系统功能提升的优化决策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地业”的发展不协调。新时代的“三农”发展体制和工作机制,需在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关键领域,抓好两个“底线”、做好两个“衔接”、促进两个“融合”。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与破解,根植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区位理论、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的多学科沃土。在“三农”问题研究实践中也发展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乡村重构理论、乡村发展多体多极理论、界面理论、乡村吸引力以及乡村可持续性等理论。从区域发展理论和宏观战略政策来看,城乡融合发展与人民共同富裕,是区域均衡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表征与应有之义。“让乡村生活具有吸引力”的民间表达与“2035年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互为“表里”关系,可从乡村聚落演变与多功能转型、城乡互动下的乡村绅士化与乡村吸引力、乡村可持续性科学指导下的乡村现代化发展得到综合解释。提升地方品质是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和一般规律,基于禀赋的特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城镇圈化是重要的推进路径。以空间规划来引领城乡空间融合,以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以精细化管理助力农业空间多功能价值实现,以系统性保护和修复保障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统筹乡村“三生”空间重构和功能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坚实基础。全面乡村振兴需要“业”的振兴、“地”的改革、“人”的福祉发展与“技”的智能更新。要统合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高品质宜业宜居问题,积极从大食物观的新思路,联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落实食物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安全;要创新农村土地系统的产权—治权融合机制,尤其是积极构建农户参与的农村绿色发展机制及生态环境治理外部性收益分享机制;要打通农民分享农村资产升值收益的堵点、补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短板、树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县域治理理念;要以“可计算乡村”理论和技术,推进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通过多级主体共建共治共管,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希望该文引起更多学者关于新时代中国“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发展的思考与争鸣。

  访谈召集人简介

  

  周国华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地理与城乡转型、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10余项。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自然资源学报》于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投稿方式:请登录《自然资源学报》官网(http://www.jnr.ac.cn)或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www.geores.com.cn)选“作者投稿”,根据提示在线投稿。

  联系电话:010-64889771

  E-mail:zrzyxb@igsnrr.ac.cn